4月14日,一篇題為“中國象棋已被印度申遺6次”的新聞,被多家媒體及微博大v轉載,并登上了微博熱搜前三,獲得了十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。但當晚,就另有媒體站出來辟謠,稱向業(yè)內專家了解情況后發(fā)現(xiàn),印度從未向聯(lián)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過申報。
這樣一出國內媒體自導自演的鬧劇,卻并沒有因此落下帷幕?!霸熘{一張嘴,辟謠跑斷腿”,時至今日,還依然能看到有人對印度此次“申遺行為”的激烈斥責。
據考究,這個“新聞”最早的來源,是2018年6月天涯論壇上的一篇帖子。而印度申遺象棋的理由之一“中國古代沒有大象”,也早在2018年3月就出現(xiàn)在自媒體的文章中了。由此可見,這一消息的真實性十分可疑。兩年之后,它卻終于登上了權威媒體的版面。
繼韓國申遺端午節(jié)、漢字、螺螄粉等等謠言之后,印度又接棒,成為了激發(fā)民族情緒謠言中的主角。不知,那些一看到這種謠言就民族情緒爆棚,對印度口誅筆伐的網民們,在得知真相后,有沒有一種被愚弄的憤怒?而那些最開始被淹沒的少數質疑的聲音,這時又是否變成了嘲弄?
公眾當然應該提高辨別力,不要輕易義憤填膺,避免被利用、被煽動,但歸根結底,該為這些事件負責的,是那些自毀公信力的部分媒體。
公眾號、微博大v等自媒體,承擔著意見領袖的責任,引導著大眾的看法和輿論風向;而那些更具權威性、更具公信力的媒體,更承擔著“把關人”的責任,不僅僅影響著公眾應該看什么、聽什么、相信什么,更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公眾到底能夠看到什么、聽到什么、從而相信什么。
新媒體時代,是選擇堅持真實還是流量至上,這本不該是一個需要進行抉擇的選擇題,但偏偏有部分媒體將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棄之不顧。這,實在讓人失望。
來源:紅網 作者:姚怡斐?編輯:張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