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一條印度六次申遺中國象棋被駁回的消息廣泛傳播(一說是七次),這次他們的理由是中國象棋里有象,而大象是起源于印度,所以中國象棋也是印度來的。對此聯(lián)合國方面予以駁回,并反問印度:“漢字認(rèn)識不?”
這件事更深的背景其實是關(guān)于象棋起源的爭議。印度北部城市根瑙杰挖掘出了古印度象棋“恰圖蘭卡”的古跡,而這種棋的棋子和走法與國際象棋和中國象棋都有相似之處,因此他們認(rèn)為世界上的象棋都起源于印度。不過,中國更傾向于象棋起源于中國的說法。其他各國也有不同意見。
在存在學(xué)術(shù)爭議的情況下,印度申請非遺應(yīng)該是申請“恰圖蘭卡”更容易一些,而不是“象棋”整個棋類。但他們?yōu)槭裁粗y而上呢?
現(xiàn)在印度人自己下的主要也是國際象棋和中國象棋,恰圖蘭卡或者說印度象棋已經(jīng)基本絕跡了。申請下一個幾乎消失的恰圖蘭卡成為“非遺”,對印度來說意義不大,但如果通過申遺,把世界各國的象棋,尤其是愛好者基數(shù)龐大的國際象棋和中國象棋都定義成印度象棋的后裔,將帶來難以估量的文化影響力。
至于為什么現(xiàn)在揪著中國象棋窮追猛打,主要原因一是下中國象棋的人口眾多,二是搞定了中國象棋下一步才可能突破國際象棋進(jìn)而到整個象棋棋類。
因此,印度申遺象棋更重要的考量還是宣揚象棋印度起源論,聯(lián)合國能批下來象棋非遺自然最好,即便被拒絕了,印度也占了先機(jī),別人想申請象棋的相關(guān)非遺必然繞不開印度了。而且印度一次又一次的嘗試,更加深了這種輿論印象。
就像下棋一樣,對手一步看似毫無意義或者荒誕離奇的招法, 背后往往藏著深遠(yuǎn)的想法。
恰圖蘭卡介紹:
恰圖蘭卡,起源于印度笈多時期(公元3世紀(jì),中國三國時代)的一種四人或者雙人對弈的圖版游戲,此游戲被假定為國際象棋、日本將棋和泰國象棋的共同祖先,并與中國象棋和朝鮮將棋有關(guān),但其與大部分象棋又有所不同。
恰圖蘭卡是由大象、戰(zhàn)車、騎士和步兵等四種棋子組成,它們反映了古印度軍隊的四種兵種。
王和國際象棋中王的走法相同,可以到達(dá)周圍八格。
士走法與中國象棋的士相同,移動為右上、右下、左上、左下這四格。
象與中國象棋的象類似,走田字形,但無“塞象眼”。
馬走法與國際象棋的馬相同,與中國象棋的馬相似,但無“蹩馬腿”,移動為L字形。
車走法與國際象棋、中國象棋的車相同,移動為十字方向,不限步數(shù)。
(梓沫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