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.3 音調的分類
首先,除了陰平(一聲)是單一頻率之外,其余三個聲調全部都是變頻的。因此,把陽平(二聲)劃為與陰平同性質完全不正確。"平"的本意是沒有高低凹凸。作為頻率上升的音調,二聲可是一點也不"平",它是一個向上的"凸"音。
我們知道,"陰"的本意是凹。從這個基本點出發(fā),"陰平"根本不"陰"。它就是完全正常的"平"。
其次,"仄"的本意是日偏西。這是太陽從正午到夕陽的下降過程,絲毫沒有上升的含義。然而,上聲(三聲) 的變化過程先抑后揚、先降后升,展示出"凹"的特征。這是典型的"折"調。
因此,把三聲與去聲(四聲)同劃為仄掩蓋了其升頻性質。從科學的角度來看,這很不正確。
第三,鑒于二聲的變頻性質,它可以與一聲形成對比關系,發(fā)揮類似于三、四聲的音調調節(jié)作用。
?
為了說明第三點,以下舉例分析。
?
6. 一個詩詞案例
《蝶戀花·答李淑一》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一首詞作。讓我們開門見山,就看第一句:我失驕楊君失柳。
按照蝶戀花詞牌的百度解釋,其正體格式應該是:中仄中平平仄仄。按照“平水韻”,作品沒有任何問題。
筆者無意去苛求格式。但是,現(xiàn)在有誰遵循800年前的平水韻去讀詩詞?用普通話朗讀,問題就出現(xiàn)了:原本是入聲字的"失"變成了陰平(一聲)。兩個字失去了平仄。
在普通話里,"失驕楊君失"形成五連平。然而,在朗讀過程中,從來沒有人產生過單調感。為什么?
變頻的陽平字”楊”產生了半個三聲(“仄”聲)的調節(jié)作用,避免了單調。其根本科學道理在于,變頻音與單頻音有質的區(qū)別。
(待續(xù))
(網友 講科學 供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