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.1 聲調的科學基礎--頻率
我們唱歌是最常用的簡譜是按照do、re、mi、fa、sol、la、si來表示的。這些唱名對應英文的C、D、E、F、G、A、B,數(shù)字用1、2、3、4、5、6、7代表對應音階。
這七個音階存在著頻率的比例關系。其中:
C: D=8:9,D: E=9:10, E: F=15:16,F: G=8:9,G:A=9:10,A:B=15:16。
最低的C音頻率是256赫茲,最高的B音頻率是480赫茲。
?
隨后的問題是,漢語的聲調怎么用頻率表示呢?
?
5.2 聲調與頻率的關系
普通話的陰陽上去四聲,只有陰平是固定音高,其他三聲都存在音高的變化過程。
?考慮到每個人的聲音差別,我們首先定調。首先,陰平(一聲)作為唯一的單頻率音,定義為A,也就是la,數(shù)字對應簡譜的6。
陽平(二聲)對應6上升到高音3,這類似于音樂中的上滑音。這里,筆者稱之為升頻音。
去聲(四聲)對應高音3下降到6,這類似于音樂中的下滑音。筆者將之稱為降頻音。
上聲(三聲)是去聲和陽平的組合,對應6下降到2,再上升到6。這相當于音樂中的下滑音加上滑音。筆者將之稱為降-升頻音。
?
需要指出的是,由于情緒和體質等因素的差異,上述頻率量值會有變化。各聲調的頻率升降性質沒有變化。為了避免復雜,筆者采用了簡化處理。
現(xiàn)在,我們從物理聲學的角度解釋了漢語四聲的科學實質。這個解釋能發(fā)現(xiàn)傳統(tǒng)平仄的什么問題呢?
(待續(xù))
(網(wǎng)友 講科學 供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