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他7歲學棋,與許銀川、陳麗淳師出同門,是著名象棋教練章漢強教出的第三位全國特級大師。
他曾在2014年的亞洲象棋錦標賽中,以5勝2和的不敗戰(zhàn)績,為中國隊最終奪得男子團體賽冠軍立下赫赫戰(zhàn)功。
他算不上年少成名,也不曾有過太多能被棋迷記住的高光瞬間,卻屢次成為棋隊克敵制勝的“奇兵”,在2016年象甲聯(lián)賽總決賽上,他贏下了當天唯一一盤勝局,為廣東隊成就六冠偉業(yè)奠定了基礎(chǔ)。
他說,和棋并不一定就是“不求有功,但求無過”,而是為了團隊而行的策略。為了棋隊的最終勝利,我愿做“千年和事佬”。
他,就是特級大師張學潮。
□專題統(tǒng)籌 胡明亮 專題策劃 魏必凡 專題撰文/攝影 信息時報記者 楊杏萍
經(jīng)歷·偶像力量助成長
1989年,張學潮出生于廣東省汕頭市的一戶普通人家。作為廣東省著名的象棋文化之鄉(xiāng),汕頭幾乎每所學校都在開展“推廣象棋進課堂”的活動,而張學潮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,對象棋產(chǎn)生了濃厚的興趣。“就是小學一年級大概六七歲的時候,因為學校的象棋推廣活動,開始愛上象棋。后來家里人也比較支持,就把我送到章漢強老師那里去正式學棋?!?/p>
有道是名師出高徒,在章漢強的培養(yǎng)下,張學潮的棋藝進步很快,在2002年時,他在全國象棋公開賽中奪得14歲組別冠軍,也是那一年,他見到了自己心中的偶像呂欽,“當時,呂特大過來我們那邊選拔人才,對我也比較關(guān)注。當時覺得,能夠被自己一直崇拜的偶像注意到,真的是一件很興奮的事情。”或許正是這樣的一種興奮,讓張學潮在潛意識中為自己定下了進入廣東隊的目標。兩年后,再次在全國大賽中獲得16歲組別亞軍的張學潮,憑借著自己出色的表現(xiàn),如愿進入了廣東隊。
初到廣州,讓這位初次“背井離鄉(xiāng)”的汕頭小伙子有些不適應(yīng),“剛來的時候非常非常想家,為了排遣這種情緒,會經(jīng)常去打打籃球,或者看看武俠小說什么的。不過這幾年就少了,一方面找不到一起打球的人,另一方面也有了家庭的壓力,現(xiàn)在競爭這么激烈,還是想把更多的時間放在鉆研棋藝上。”
征戰(zhàn)·外界評價不重要
從2009年到2016年,張學潮已為廣東隊征戰(zhàn)了8個賽季,并在3座象甲冠軍獎杯上留下了自己的痕跡?;貞浧疬@些年的征戰(zhàn)經(jīng)歷,張學潮用了“真是不容易”來形容,“2012年、2014年和2016年,我經(jīng)歷的冠軍有3個,每一個都感覺來之不易。特別是2016年的這一個,感覺是最難拿的,我自己都沒想過過程會這么艱難?!?/p>
翻看張學潮在2016年象甲聯(lián)賽的戰(zhàn)績,6勝19和3負,驚人的和局率,也讓他被外界調(diào)侃為“千年和事佬”,這其中免不了有些戲謔他“不求有功但求無過”的成分。而事實上,在高和局率的背后,反映的恰是這位小將強烈的團隊意識,“不了解的人可能很難理解,其實象甲聯(lián)賽并不是一個人的戰(zhàn)爭,我們是一個團隊在戰(zhàn)斗。今年我們的目標是奪冠,所以每個人的每盤棋都至關(guān)重要。一般情況下我是被安排在第三臺,一二臺一般就是許銀川和鄭惟桐。一般情況下,他們都是一勝一和,這種情況下,我這個第三局就顯得很重要,如果在沒有十足把握下貿(mào)然去求勝,那么很可能就功虧一簣,從贏棋變成和局甚至輸。所以這種情況下,我一般都會選擇和局,起碼力保不失。我覺得,個人的榮譽在團隊面前,真的都不重要,我們所有的努力,都應(yīng)該是為了團隊的勝利服務(wù)的。至于別人怎么評價沒關(guān)系,嘴長在別人身上,我們控制不了,做好自己就好?!?/p>
未來·希望下到下不動
棋盤前的張學潮沉默寡言,但在生活中,他卻是一個笑容爽朗、隨和健談的人,因此在棋界,他也是出了名的好人緣,“可能職業(yè)原因吧,我們能接觸到的人不多,幾乎都是棋界的人士。別看我們好像都很內(nèi)向的樣子,其實只要聊得來,都能成為好朋友,所以在這個領(lǐng)域我的朋友還挺多的。”
與很多棋手一樣,張學潮與妻子也是因棋結(jié)緣,“我太太和我是在比賽時認識的,她是山東姑娘,教棋的。不過我們女兒出生后,她就在家做全職太太了?!睘槿朔驗槿烁负?,張學潮也漸漸意識到自己肩上的責任越來越重,“因為我們經(jīng)常是要外出比賽的,所以一有時間就回家陪陪她們母女倆。在家的時候也會上網(wǎng)下下棋,主要是練練手感。一家人在一起感覺就很滿足,等女兒大點之后,可能就會考慮接受網(wǎng)站邀請,去做些直播和講棋,現(xiàn)在還是先照顧好女兒吧?!?/p>
而對于自己的職業(yè)生涯規(guī)劃,張學潮則表示,自己需要努力的地方還很多,“我覺得我的棋力還是有提升空間的,希望自己能夠在保持現(xiàn)有狀態(tài)下更進一步吧,畢竟棋手的職業(yè)壽命比較長,我覺得我還能下很多年,直到我覺得自己下不動的時候,才會選擇退役。退役后我應(yīng)該也是會從事與棋相關(guān)的事業(yè),不過現(xiàn)在考慮這些還太早,努力做好眼前的事情才是真的?!?/p>
被張學潮視為“偶像”的呂欽,在談及這位后輩時,用了“福將”二字形容,“張學潮真的是我們棋隊的一員福將,很多生死攸關(guān)的時候,有他在我們就能獲勝,所以我們都說他這小子真是有福氣的人。不過我總覺得,張學潮不應(yīng)該滿足于目前的成就,他人是比較溫和,但欠缺了一種霸氣,一種我一定要爭勝一定要做第一的氣魄,如果有這個,我覺得他的成就會更高,會在這條路上走得更遠。